Search

四個友人看完《天能》的反應

四個友人,看完《天能》,跟我談起,反應更異。要明白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四個友人看完《天能》的反應

四個友人,看完《天能》,跟我談起,反應更異。要明白誰更容易看得懂《天能》,先看看編劇與導演Nolan是甚麼人。Nolan一直以來的電影,充滿想像、象徵圖騰與概念,並以邏輯思維來呈現。這是典型的NT(Intuition & Thinking直覺思考型)。

NT型的友人看《天能》,覺得沒有甚麼不懂。NT較容易看得懂《天能》,他們會較能掌握《天能》的布局,對於當中的邏輯也理解得好,會問What & Why會傾向忽略一些細節。我是NT的,看完之後也覺得大致明白。ST(Sensing & Thinking實務思考型)的朋友看完電影之後,不斷翻看網上的分析,因為他有多個細節不理解。ST類別的人在過程中重邏輯及細節,會利用其偵探頭腦,從每個線索與脈絡來分析推理,從碎片去慢慢建構整個概念,會較愛挑戰劇情中不合理的細節。對於一些概念,他們不一定認同,因為劇中並沒有詳細交代一些概念的How。

NF(Intuition & Feeling)的友人看得似懂非懂,她對當中概念感興趣,因劇中過多的邏輯而欠情感戲,不甚喜歡此劇。SF(Sensing & Feeling)的友人看得糊塗,覺得Nolan是故弄玄虛,對電影評價一般。

《天能》就像用IB方法教的重邏輯與概念的科學學科,正中NT類型的小朋友口味。ST類型的小朋友會容易見樹不見林。NF的會被邏輯壓得喘不過氣。SF類型的讀得最辛苦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分享Dora(芷瑜)及Jonathan(進希)的成長故事,及作為父母的體會與心得。 我們
View all posts